日常生活中,听力损害风险也时刻存在......
噪声会损害听力,很多人都明白,在接触噪声的生产活动中,最严重的职业病之一就是职业性噪声聋,它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,因为听力损害一旦发生,无法治愈,病伤伴其终生。
耳机一戴,谁也不爱
随着工作压力、工作环境
用耳健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
听力障碍患病人群不再只有中老年人,现在逐渐年轻化趋势
据调查显示,99%的年轻人在使用手机或者电脑时会选择搭配使用耳机,而超过20%的人,经常连续使用超过2小时,还有很多人习惯戴着耳机睡觉。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,或者因为工作需要长期佩戴耳机的人,都存在听力受损风险。
听力损害没有一只耳机是无辜的
耳朵有多脆弱?作为听觉感受器的耳毛细胞天生数量固定,一旦死亡无法再生,导致听力永久受损。
沉浸式戴耳机、长时间通话等都会悄悄“偷”走听力。据统计,全球五分之一的人有听力受损。
同时,耳朵也是迟钟的。音量超过85分贝时,它才会表现出明显不适。
听毛细胞受损后不可再生
每个人出生时,人体会为耳蜗配备大约不到20000个听觉毛细胞,用以感知声音。但这套听力系统自带bug:听觉毛细胞无法再生
从年幼到老年,听觉毛细胞会遭遇各种危机,导致其受损、凋零或坏死。因此,向听觉中枢传递的信息缺失后,就会造成听力损害
根据2021年发布的1990年至2019年全球听力受损患病率研究,2018年,全球听力受损人群总计15.7亿,平均每5人就有1人听力受损。而听力损害涉及的人群,正在不断上涨。
从年龄来看,
人一生的听力呈现以下波动:
自出生到青少年期听力敏感度处于较高水平
成年后,缓慢下降每10年下降几个分贝。
老年后,听力下降速度加快。
从环境因素来看以下行为也可能悄悄“偷”走听力
用耳机习惯差
包括戴耳机入睡、在地铁公交里听耳机、耳机音量超过60分贝、每天听耳机超过60分钟。
长时间“语音通话
每次打电话时长超过15分钟接打电话频率过高,可能引起神经性耳聋。
用硬物掏耳朵
用棉棒、火柴头掏耳朵,损害耳道,增加感染几率。
滥用药物
目前发现的耳毒性药物达100多种,一定要在医嘱下科学用药。
由此可见,耳机作为一种近距离收声方式,它的音量、频率、卫生等使用情况都会对听力造成直接的伤害。欧盟一项调查报告对此做了评估:
暂时性听力下降:
耳机音量超85分贝,时长超30分钟,或引起暂时性听力下降。
永久性丧失听力:
耳机音量超89分贝,每天使用超过1小时,持续5年可能永久丧失听力。
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
图片
在全球12-35岁年轻人中,有11亿人正面临着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,而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和持续听音时间过长则是导致听力下降的“头号杀手”。
逐渐摧毁听力,主要源于两大因素:
长时间、高频率佩戴
一般来说,当声音持续高于85分贝,就会听觉疲劳。当耳朵长时间被耳机“禁锢”,近距离、长期、过量刺激会使听毛细胞受损,导致耳朵疼痛、耳鸣、重听甚至听力下降。
耳机音量过高
高音冲击造成内耳毛细胞死亡,而这种听力损害将是永久性的。
听力受损,不光带给耳朵伤害,身体平衡感差、大脑衰退、安全事故风险也会骤升。以下表现可能说明听力正在退化:
*总是需要别人重复说过的话
*漏掉部分谈话内容
*总被别人说声音变高
*频繁出现耳鸣、耳痛
*习惯加大音量
善待耳朵,最好创造一个理想环境维持它的灵敏度。
音量“环境”
对听力很友好的生活环境为:15分贝≤环境音量≤45分贝。
“耳机设备”
包耳式耳机>压耳式耳机>入耳式耳机。噪音环境下建议用降噪耳机。
运行时长:不超过设备最大音量的60%,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60分钟。每天使用耳机总时长不超过4小时,未成年人不超过1~2小时。
耳道“湿度”
尽可能保持干燥,洗澡或游泳后及时擦干耳朵水分。
护好连带器官
上呼吸道感染时,避免坐飞机、潜水等可能有气压改变的行为;
提鼻涕时,不能同时按住两侧鼻子用力;
避免长久熬夜。